当前位置:工作总结网>教师>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时间:2022-08-20 15:27:16 骨干教师 我要投稿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3篇

  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要不定期的培训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3篇,欢迎参考。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3篇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1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来源:免费但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所以说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而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开设,对于我们新一辈来说正是学习、感受、实践新课程的指路明灯。

  那么新课程的到来,我们该如何用手中的教材来教学,是广大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和即将参与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困惑与呼声,也是大家最为迫切的需要。幸好,在刚接触新课程时,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各校领导们的关心、努力下,组织了各种类型的'实践新课程的活动,如:新课程的培训、名师展示课、青年骨干教师上观摩课、实践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我们对新课程的了解也多了。特别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开设,使我们感受到,研究得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课标把教师看成改革的参与者,赋予了他们一个更重要也更高的身份,即研究者。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与努力的方向,也给我们青年骨干教师创造了各种展现自我的平台。

  在一次次的培训活动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改后的科学更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研究、挖掘教材,运用教材、把握教材、预设学案,以人为本,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和谐、融洽、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积极向上的民主课堂。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淄博市教育局组织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深深的感到对教科研知识的缺乏,虽然我从教十一年,但我觉得在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和培训,使我逐渐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课改过程中,每一个教师更应该值得去学习一下新课改的理念,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以下是我对自己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简单回顾和总结。

  一、要善于培养学生个方面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对学习材料的疑问开始的。探究学习是生物教学的心脏,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能力,还要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的答案。这一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而解决必须要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这一生物的心脏,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增强学生问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化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化学习,我觉得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要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得到这种需要的满足,在教与学中,我们应树立一种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思想,也要有学生是主角演员的思想;我们还应当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与学的问题氛围,也就是我们要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使其产生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到生物就是生活,对生物产生亲切感。

  二、充分预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

  教师备课工作要做的再细致些,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既要备教材、备学生,更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不同的预案和对策,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才能更丰富、更流畅,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机智。

  教学预设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充分预设就不会有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但是教师的预设再充分,课堂中还是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抓住这种资源,随机应变,适时引导学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而要想提高教学机智,平时就应加强学习,多阅读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修养!

  四、教学中要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有时学生会还你一个奇迹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方式,这样一种学习方式本身也应该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联接和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要给学生探索的机会,要敢于放手,这样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动建构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和提高。

  五、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师生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呢?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控制的系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学仍然是注重言传口授,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这种缺乏生机,僵化死板的教学方法常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如不迅速扭转,课堂上不能形成双向交流的闭合回路,那就会使教师失去调控,违背教学初衷,根本谈不上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提高数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个开放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就是说,教学中既要重视各种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交换,又要重视教与学双方的融合与交流。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为多向的立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宁鸿彬的“五步教学法”等等。他们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频率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这些不能不说是他们注意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的结果。

  课堂教学绝不是平衡的。“平衡”的教学只是把丰富的课进行了“约化”。它把学生看成机器,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敢于改革的老师却不是这样。他们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爱好、习惯等各不相同的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能保证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独立学习的异步教学环境。授课时,他们既把全体学生纳入教学范围,又随时从教学的对象身上获取信息,寻找平衡中的不平衡因素,切实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培养智能。

  如果说学生的“学”是内因,那么教师的“教”就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工作。提到“怎样学习”,目前多数是从方法到方法的单一指导,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学法指导应该是教与学同步进行。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学法指导。这样针对性强,有典型意义,学生一学就会用,立竿见影。为什么教法与学法指导要同步进行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有同一性,双方的目标指向同一认识过程,完成同一个任务。实际上,教法和学法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法与学法辩证地统一起来,并及时地迅速地获得转化。

  有了这样的一次培训使我受益非浅,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知识,这样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会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培训已顺利结束,看一看自己记录的听课笔记。翻一翻自己随手记下的的感受,再回眸静思:“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朱熹教我求知治学之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我明学思之理,外在的知识要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能力,就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挑战的眼光去审视、吸收、创新。本次培训通过老师们的“点化”和“引领”,使本人豁然开朗,同时也为我本人准备成功“添了砖加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