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网>教师>德育>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时间:2023-06-16 08:47:29 德育 我要投稿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爱心助学会”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爱心助学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意义重大,作为德育一支中坚力量的思想品德课,要充分发挥和强化它的德育功能,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提升青少年整体道德水平,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2

  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德育的功能。

  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但德育并不只是思品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任务。下面总结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如学习统计的一个题目就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在完成此题的知识传授后,教师可借机渗透:“20xx年7月13日,我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北京申奥成功了!那天电视进行了现场直播,电视画面上以及老师身边的人们个个欣喜若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申奥成功会令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吗?因为一个国家申奥能否成功,不仅仅看这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你们看,现在我国的宇宙飞船上了太空,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小轿车,这些都是国力增强的一种表现。申奥的要求这么高,我们国家能争取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同学们听后群情激昂,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公德心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数学本身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脱离了生活实际,数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就如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可举些生活实例来加大思想渗透的力度。如从上下车看候车公德,从乘车人数看超载现象?这些都可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生活性,激发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三、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一、找准德育切入点。

  语文学科不仅是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这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说教,也不能人为地拨高,因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等同于政治课程中的思想

  教育。要避免在教学实践中走极端: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教育。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工作。

  二、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花时不宜过多,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出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毕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通过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他们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用心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培养人的目的。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4

  一、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学中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祖冲之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果要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结合我国的世界遗产情境图,让学生体味秀丽风光中所含蓄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世界遗产的恢弘浩大、精美华丽和神奇梦幻,并从中认识到保护世界遗产的重要性,从而真心热爱我们生存的环境和不朽的文化。

  二、基于数学学科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学生能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小学数学报、电脑、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开阔学生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数学德育重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习惯是一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精确的数学语言。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回头,自觉进行检查,做错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遵循学生心理特征,恰当运用方法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理出发,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的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如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速算赛或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问题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就能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6-29

小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5-08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11-19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5篇)01-30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5篇01-29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7-07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0篇11-04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11-23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05-26

二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总结11-30